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大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的科学性及有效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2023年5月11日下午,副校长李维林带队研究生院、高教所共赴化学工程学院进行调研交流活动,化工院班子成员及导师代表参加此次调研。
会上,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姚建峰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化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院级方案,及在该方案驱动下各课题组研究生的科研产出实效。近年来,化学工程学院通过奖励性指标、“招标”制、青年导师帮扶机制等细化研究生指标分配方案,将指标分配与绩效分配相关联,在青年教师成长和研究生科研贡献率提升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获得了院内上下的一致好评。徐徐、韩建林等导师代表对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提出应从校级政策方面进一步提高标准、从严把关的希望,并结合多项院级措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产出。
研究生院院长韩建刚强调,学校每年都在积极对上争取更多的研究生招生指标,招生指标的分配既与学科发展需求相匹配,也要与社会对不同领域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企业,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结合社会、企业和行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李维林副校长总结指出,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明显的资源属性,研究生指标分配时主要以上一年度招生规模、学科数量、导师数量、教育行政部门学位论文抽检“存在问题论文”等量化数据作为主要依据,未来计划将一志愿报考及上线人数作为参考指标,进一步落实国家提出的“健全供需调节机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二级学院一定要主动担当作为调控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结构,根据各学科发展和导师需求持续加强招生宣传,加强与优质生源院校联系,强化不同高校相同学科、本校不同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研究生院也要在吸引优质生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等方面为各学院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招生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学科建设与各项事业发展。
(葛昊、顾轶凡)